主办: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
  • 电话:021-56131287
  • 承办: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
首页> 设计论坛> 脑袋决定立场论

脑袋决定立场论

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的理论体系建设

2017-06-09 作者:张天星 浏览:1956 来源: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

摘要

理论是实践的先导,西方现代设计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,并非是所处之作受人追捧的缘故,而是主观群体对其内之理论体系的臣服,所以预想使“国风西行”再次重现,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之理论体系实为必要之举。

理论是实践的先导,西方现代设计之所以能够影响世界,并非是所处之作受人追捧的缘故,而是主观群体对其内之理论体系的臣服,所以预想使“国风西行”再次重现,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之理论体系实为必要之举。

1概念的明确

     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家具设计,而非以西方文化为根本的设计理论,故在“中国的家具”与“在中国的家具”之间做出区别,当为首要之事。另外,在工业化普及的今天,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之思想应归属何方,是西方之“技术美学”,还是递承“工艺美学思想”之精髓的“工艺设计”,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需要作出的选择。不仅如此,中国当代艺术家具并非是局限于“解决物质层面之问题”的设计,而已拓展至“解决精神层面之问题”的设计范畴,故明确“匠人”与“匠人精神”之间的界限与不同,是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的关键。除此之外,预想正真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的设计理论,一场设计运动乃为必要之举,那么此场设计运动(即“工艺设计运动”)与“别国之手工艺运动”又有何区别,亦是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理论的必经之路。

2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之“方法论”的提出

方法论是寻找设计方法的方法,若无方法论的引导,所用之设计方法便失去了正确的引导。寻找设计方法的方法大致有二,一是寻找设计规律,二是寻找设计思想。

对于“寻找设计方法的方法” 之一而言,即以追寻“设计规律”为目的方法,其所践行的设计皈依于“中国的工业设计”之范畴,故“大众化”的审美倾向是此领域之方法论所要研究的重点。批量化、标准化、模数化等思想并非是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专属之物,在中国的古时就有此种“大众化”思想的存在,如春秋战国成就清晰细密之“蟠虺纹”的“模印制范”法(即在未干的陶范上以施有雕刻的小花板反复压印连续图案的过程)、“燕几”的设计、“堆红”与“堆彩”法中之“单色漆冻”与“彩色漆冻”的应用(堆红与堆彩又名“假剔红”与“假剔彩”,为了缩短制作时间、降低成本以及加大产量,匠师们以“漆冻”代之,而后在其上翻印图案的做法)、裁切钿片之“模凿”(为了规范同类型之钿片的尺寸与形状)诞生以及犀皮中“打捻”所用之“薄竹片”(以“薄竹片”替代“手工起花”,可以缩短“起花”的时间)等,均是批量化之思想的前身。所以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预想走出“在中国的工业设计”与“西方现代设计理论”的五指山,树立属于自己的“方法论”,探索与研究古时之“大众化”的表达方式,实为必要之举。

除了以寻找“设计规律”为方法的方法,还有以探究“设计思想”为方法的方法,前者隶属“在中国的工业设计”之范畴,而后者则与“工艺设计”或者“文化层面”之“工业设计”如影随形。方法论离不开“本体论”与“认识论”,寻找“设计思想”为方法的方法隶属方法论之列,自然亦需研究“本体论”与“认识论”,在本体论方面,“工艺设计”范畴内的方法论既需研究“源”之问题,又不能抛弃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在“源”之方面,此方法论需深入研究“工艺”与“设计”之间的渊源,因为其不仅涉及到“工艺设计”之源,还囊括了“四分法”之根式;在“变”与“不变”之方面,以寻找“设计思想”之方法的方法不仅需要正视时代变迁、哲学思想转换、审美位移、生活方式演变等“变”与“动”之因素,还需重视不变之“关系方面”的问题。认识论作为“工艺设计”范畴内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之方法论的内容之一,其强调“知”之重要性,因为设计不只是筛选“美”的过程(“筛选”是为了更好的符合“机械生产”),还是使“美”公平存在的平台,而对于“知”的能力,便是赋予“美”公平竞争的关键之所在。研究了本体论,探寻了认识论,方法论的得出已成必然之事,如“一”生“多”与“多”合“一”、“跨界”与“多元”以及“有根”等,均属得出设计方法的方法。

对于中国当代家具之设计而言,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论予以指导,若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隶属“中国的工业设计”所出之产物,那么采用“方法一”(即以寻找“设计规律”为目标),即为可行之举,如隶属中国当代艺术家具之列,那么“方法二”或是“两法相融”才是合理之途径。

中国当代艺术家具有两类之分,一类是“工艺设计”领域中之“中国当代艺术家具”,一类则是基于“文化层面”的“工业设计”范畴中之“中国当代艺术家具”,之于前者而言,其思想之源为“工艺美学”,故以“方法二”为指导,视为合理之法;之于后者而言,其思想需建立在“融· 简”之精神上,故无论源于西方之“技术美学”与“工业设计”,还是产于中国之“工艺美学”与“工艺设计”,均可在“保持立场”的基础上为“我”所用,故其“两法相融”之路,实为必要之举,由此可见,“不同领域”所用之“方法论”不可以“统一”盖之。

3中国当代艺术家具设计之“方法”的践行

设计方法是方法论的产物,西方家具设计(也可称之为“在中国的家具”)也好,中国家具设计(也可叫做“中国的家具”)也罢,均离不开设计方法规范。

设计与“风格”息息相关,对于古代而言,风格是体现时代性的表现者,而对于当下,风格则是彰显审美倾向的一面镜子,由于西方元素长期充斥着中国市场,致使主观群体出现了疲惫之感,故中国设计的回归成为人们救赎“美”的关键,但对于刚刚起步的“回归之风”,主观群体无法翻越“效仿”与“借鉴”的藩篱而直接步入“原创”之阶段。效仿也好,借鉴也罢,均需主观群体拓展视野,不仅要研读具“纵向”之风格,还应关注“横向”之风格(“横向”之风格属于流派中之“式”的概念),无论是前者,还是后者,均会出现“杂糅”之现象,预想在“融”中现“简”,“减与除”之法必不可少。

设计与“材料”密不可分,就材料的“原有”之意,其只是自然中的一普通存在,但就材料的“应有”之意,其是承载文化与时俱进的人为之物。在家具设计领域,材料的选择凸显着主观群体对“知”之驾驭。目前,由于主观群体过于青睐“名贵硬木”,致使其失去了再现与延续“漆木”以及“其他材料”之辉煌的机会,为了冲破“知”之局限,采用“多材”之法,乃为合理之举。

设计与“思想”形影不离,思想是设计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之所在,无论是风格与流派,还是材料、技法与结构,均无法离开思想的支撑。预想使得家具设计从“效仿”与“借鉴”晋升为“变种”,“跨界”与“多元”之法可谓是成就“原创”的关键之所在。纵观中国的古代之家具设计,但凡是时代的新品,均离不开跨界与多元之思想的参与,无论是错金银——金银薄贴花——金银平脱漆器——嵌金银、,还是针刻——锥画——戗金,抑或是从鱼子纹——珍珠地刻花,均是上述之说法的见证,古代如此,当下亦应如是,但在应用“跨界”与“多元”之法的过程中,需把握“度”之程度,如何在西风东渐的今天,守住自我而不倒向“在中国的家具”与“在中国的工业设计”之范畴,是中国当代家具设计需要正视的核心问题。

设计与“根”相辅相成,“有根”是家具设计形成“自我”的关键,其既包括物质之层面的表达,又囊括精神之层面的彰显。之于前者而言,主要集中于结构、技法与工具等方面,在结构方面,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榫卯,笔者提倡榫卯结构的传承,并非是对传统的遁循与皈依,而是出于实际的考虑,对于以木材为主的家具中,由于木材具有“吸湿性”,水分会使其中的“半纤维素”发生水解而产生“乙酸”,其必然会对金属连接件造成腐蚀,而榫卯则不会出现此种情况;在技法方面,如髹饰之法,亦是有根的具体表现之一,其与当代的化学涂饰品相比,具有明显的优越性。由于“抽提物”的影响,木材表面之化学漆会出现老化、干燥延迟与变色等缺陷。对于中国的“髹饰”工艺,则与上述之化学涂饰法截然不同,因为它在上漆之前,还需“披麻挂灰”之过程,故“麻布”与“灰层”早已将之与木材的抽提物加以隔离,所以笔者认为将“髹饰”工艺加以现代化,实为开拓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可行之举;在工具方面,无论是“中国的工业设计”之范畴的当代家具设计,还是“工艺设计”之行列的当代家具设计,均离不开工具的参与,此处之工具并非是普及批量生产与标准化的机械,而是具有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”的辅助之物,如丝翎檀雕中的“丝翎铁笔”,便是案例之一。除了物质层面之“根”,还有思想层面之“根”的存在,其是创新之真谛的所在,如隶属于“工艺设计”之队列中的“新东方”设计,对于“新东方”而言,其内有两大核心思想,一是“融·简”,二是“禅·悟”,其中的“禅·悟”便是思想层面之“根”的表达与彰显。

综上可知,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方法的关键词为加减乘除、多材、跨界、多元与有根。

4 结语

   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,预想构建理论体系,既需概念与定义的明确,又需找寻适宜的方法论,还需提出合适的设计方法。

扫一扫有惊喜!

  •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环睦木业(上海)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
  •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雅典娜公司(海上蒋家)
  •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
  •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