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
  • 电话:021-56131287
  • 承办: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
首页> 风格流派> 遮内蔽外说屏风

遮内蔽外说屏风

2008-06-02 作者: 吴少华 浏览:1836 来源:《大美术》

摘要

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史由来已久。屏风的诞生,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,是帝王权力的象征。

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史由来已久。屏风的诞生,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,是帝王权力的象征。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,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,走进了寻常百姓家,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——屏风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,齐桓公任用管仲为宰相,齐国终于成“春秋五霸”中的最早霸主。管仲要在门前建一座影壁,却遭到了反对,因为当时门外影壁是一种礼制设置,只有君王才有资格拥有。《论语八佾》载,孔子道:“邦群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。……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原来诸侯只能在门内建影壁,《荀子大略》:“天子外屏,诸侯内屏。”影壁,又称影壁。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它至今仍遍布神州各处,但它又衍生出来一种家具,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屏风,宋《管造法式屏风》:“照壁屏风骨”。

据史书记载,屏风大约出现在西周,它与床、案、几一样,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家具。不过,当时没有屏风一词,而称其为“邸”或“?”,《周礼天官掌次》:“王大旅上帝,则张毡案,设皇邸”。《荀子儒效》:“负黼而坐。“屏风又称”黼依。“《周礼春官司几筵》:王位设黼依”。黼依又可写“黼?”。当时的“邸”、“?”与“黼依”,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,那就是它们都是古时天子的专用品,用于陈设于御坐的后面,是天子仅利的象征,这一点一直沿袭至清代,今天我们能在北京故宫看到这种至高无上的陈设。

清黄花梨围屏
清黄花梨围屏

屏风是一种权利等级的象征走向实用,大约在春秋时期,至战国屏风不仅普遍使用,而且品种也不断增多,并出现了纯装饰性观赏为主的小座屏,解放后的考古出土物得到证实,例如在江陵的战国楚墓,分别于1965年、1978年、1982年出土了7件彩漆木雕座屏。这些出土的座屏非常精美,如1965年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雕座屏,通高15厘米,长1.8厘米,屏座两端着地,座身由数条蛇纹屈曲盘绕。座上屏芯透雕凤、雀、鹿、蛙、蛇等动物,并有朱红、灰绿、金银等漆的彩绘图案,形态逼真,堪称艺术精口。至汉代,屏风使用更为普遍,凡厅堂楼室都能见到它的倩影。《汉书陈万年传》记载西汉时期,善于谄媚御史大夫陈万年病卧床上,教训儿子陈咸至深夜,“咸睡,头触屏风。万大怒,欲杖之,陈咸叩头谢曰:“具晓所言,大要教咸谄也。”汉代时,不仅屏风广泛使用,而且品类也很多,有什么玉石屏风、琉璃屏风、云田屏风、绢素屏风、雕镂屏风、杂玉龟屏风等。唐代,在汉代的直立板屏的基础上,多扇的曲屏得到更大的发展,有六曲、作曲不等,均可折叠。在屏芯的装饰手法上更是多种多木头,难怪大诗人白居易要在《素屏谣》中写道:“织成步障银屏风,缀珠嵌钿贴云田,王金七宝相玲珑。”

至宋代,屏风除遮内蔽外、分割空间的实用功能外,它的使用功能出现多元化,如砚屏即为一例,从宋代文人赵希鹄《砚屏辨》得知,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、黄山谷等人发明了砚屏。另外,还流行枕屏,在宋画《荷亭儿戏图》中就绘有枕屏的形象。明代的屏风,制作技术更加娴熟,装饰工艺更加精巧。在制作上出现了“披水牙子”,此系指屏风两脚与屏座横档之间带斜坡的长条花牙,“披水牙子”的出现,使得屏风在风姿更显得亭亭玉立。在装饰工艺上出现了大理石装饰到屏风上,就更显得钟爱有加,明代文人陈继儒在《妮古录》中记载,有一大理石屏,屏面云雾缭绕,犹如五代时董源、巨然的山水画,此屏题名曰“江山晚思。”至清代,屏风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家具,品种与制作材质都空前繁荣,出现了镜屏、赏屏、画屏,甚至以屏风造型的屏钟,即俗称的“南京钟”。

笔者就目前古玩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屏风,作一分类介绍。

清初黄花梨大理石屏风
清初黄花梨大理石屏风

围屏

围屏是屏风最重要的一个门类,又因其可折叠起来,故称折叠屏风。

围屏通常由四扇以上屏风组合起来,直接落地,摆设灵活,搬运轻便,是古代最受欢迎的屏风形式。它是由单扇屏风发展起来的,最早的围屏出现于汉代,多与菌席、床榻配伍,可四面围,又可三面围,非常实用,所以它是古代分隔室内空间的最佳选择。在实用的基础上,人们又不断丰富它的观赏功能,除围屏自身工艺与材质外,人们充分利用屏风的展示功能,于是就采用书画,漆雕、丝织、玻璃、云母等形式装饰它。因围屏需经常搬动,所用芯材多以轻巧者居上,故最常见者为丝织、书画、描金漆器。屏芯所现的内容,有吉祥物,如龙、凤等,也有人物故事图,四季珍花异草,山水云雾等等,各扇屏面可独立成题,亦可连环拼衔,


清十二屏彩漆屏风
清十二屏彩漆屏风


落地座屏

落地座屏是屏风家属中形态最大,气势最早的一个门类。

落地座屏是一种大型的屏风,其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:屏座、屏风的屏冠。屏座的造型取自佛教艺术中的须弥座,具有稳重性,其上施以精美细巧的雕刻,不仅高高托起屏风,并增加了座屏的辉煌之气。座屏的屏风大多采用木板上漆,然后进行工艺美化装饰,有的百宝镶嵌,有的描金施彩,有的细刻精琢,给人以极强的观赏价值。屏冠也是重要的装饰部分,它以精致的雕刻表现出各种吉祥纹饰,在屏冠与屏座的两侧,以挂牙花板与站牙花板相呼应,从而与屏座相配,互映成趣。落地座屏又有单扇与多扇两种,单扇即只有一个屏风,可有屏冠,也可无屏冠,形如插屏状。多扇形一般在3个屏风以上,多者可达十多个。其上表现的题材内容,有单独面幅的,也有连环成卷的。此类中马鞍式座屏最著名。

落地座屏由于是古代室内家具的重器,又是身价的象征,故所它的制作材质很高档,非一般木材所为,其工艺也不是不惜代价的。现流传下来的落地座屏,以清朝遗物最多,艺术价值以清乾隆期间双面工紫檀木大落地座屏的拍卖估价为港币250万至350万之间,由引可见其身价。

微型白玉浮雕赏屏
微型白玉浮雕赏屏

插屏

插屏是屏风中的一个品种,因屏风直接插入底座,故名“插屏”,它为中国古典家具中的重要观赏器物,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。

屏风最初的功能是挡风与遮避,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,出现了小型的屏风,其实用的功能也逐渐转化成装饰的功能。在春秋战国时,就出现了“床屏”与“枕屏”,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插屏了。因插屏通常是陈置于案桌之上的,它又称“台屏”。插屏真正流行于民间,是明清两代,尤其是清代,不论是官邸,这是民宅,到处可见它的身影,现在流传于世的也大部分是清代的遗存,民国早期的产品也不少。

清红木缠枝纹云石之托圆插屏
清红木缠枝纹云石之托圆插屏

插屏的结构有单托、双托与三托之分,单托者,屏风直接固定于座子,不能拆卸。双托者,屏风可插入底座,底座造型考究,框柱有站牙,框柱横枨间有雕琢芯板,底墩有造型形象。三老式者即在双托下再有坐墩,从而将屏风高高托起更觉得亭亭玉立。插屏是一种观赏器物,故对屏芯的要求较高,一般屏芯大多为云石,追求云石的自然效果,画面多为山水与云气,有一种融天地之灵气于方尺之间的气势,这种自然质地与屏框,屏架的人工之美相得益彰。瓷板画也是屏芯常有的材质,不论是青花还是粉彩,格调均典雅,内容以人物图居多,另外还有刺绣、玻璃、漆器镶嵌、百宝镶嵌、掐丝珐琅等。插屏制作木材要求很高,起码要黄花梨,珍贵者要用黄花梨与紫檀。插屏的外型以长方型居多,也有圆型的,还有异型的。有些珍贵的芯材,不采用外框,如白玉、象牙、甚至翡翠,以追求其天然质地之美。

微型屏风

微型屏风是从屏风中游离出来的一个纯观赏的艺术品,只存屏风的基本造型,而无屏风的功能,是正常屏风的小模型,故称微型屏风,又称“赏屏”。

考古告诉我们,屏风从最初的挡风遮蔽,逐渐演变成分割与美化居室的家具,它的形制也从高大逐渐变化成小型。微型屏风就是台屏发展过来的,这种袖珍型的小屏风,有四点优处,其一,能置物于掌上供人把玩。其二,可以用珍贵的材质制作,例如象牙,翡翠、白玉珍石等。其三,可上架入橱陈展,不占地方,便于收藏。其四,小巧玲珑,格外令人欢喜。微型屏风一般高不过尺,通常只有底座与屏风两部分,屏芯通常不做边框,以显示其材质的珍贵,屏风直接插入底座的两柱凹槽间,屏风大多的为两边可观赏,翡翠与责珍石一般不施雕琢,以观其天然的色、质、纹、图、最多在其上铭刻题字,以起画龙点睛之效。象牙与白玉质,则常施浅浮雕与浅刻,表达各种山水、人物与吉祥的图案,以示工艺之美。这些微型的“赏屏”,又大多具有实用功能,例如砚屏、笔屏、墨屏等。


扫一扫有惊喜!

  •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
  •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雅典娜公司(海上蒋家)
  •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
  •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