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
  • 电话:021-56131287
  • 承办: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
首页> 制作工艺> 论黄杨木雕艺术的创新

论黄杨木雕艺术的创新

2008-04-15 作者:郑忠南 浏览:1312 来源: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

摘要

黄杨木雕艺术发展到今天,已进入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。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,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。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

黄杨木雕艺术发展到今天,已进入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。从题材的创新到技法的创新,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。而题材的创新与技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、互为表里的,新的题材的诞生有赖于技法的变革,技法的创新往往又孕育着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扩张和延伸,甚至直接孕育和催生出新的品种。新的品种出现之后依旧有赖于艺术家在新的领域的开拓创新,赋予新品种以新生命。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。

笔者从事黄杨木雕艺术创作已经30余年,17岁即师从中国美术大师叶润周学习黄杨木雕艺术,擅长人物雕刻:作品多次参加内外展出并获奖。《苏东坡》于1991年浙江工艺美术名家精品展获奖;根雕《憨态》获1999年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金奖及“百花奖”根雕《袋中乾坤》获第七届中国根艺美术作品展“开渠根艺奖”铜奖:根雕《寿星》获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15周年庆典暨精品大展银奖。本文结合自己的创作时间和学习名师大家的艺术创作经验,着重谈一点对黄杨木雕艺术创新的感悟。

在传统题材中注入现代审美理念

无论是在生产行业和艺术创作中,黄杨木雕传统题材产品或作品还是占据相当大的比重,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观赏者、收藏者。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和审美视野的开阔,传统题材的黄杨木雕创作必须突破陈旧的藩篱,用新的技法注入现代审美理念,融古今于一炉,荟新旧于一体,使之适应现代人的精神品位和市场需求。

在黄杨木雕传统题材创作方面,大师名家们已经走在了最前沿,他们的创新经典名作屡屡问世,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。而技法上来说,他们的创新更是独到而精深,是我辈一时难望其项背。他们用黄杨根雕、劈雕、意雕艺术,从根本上突破了黄杨木雕固有的程式,极大的提高了木雕艺术的品味,以全新的面目屹立在中国木雕艺术之林,使传统的黄杨木雕走出数百年以来的局促,使黄杨木雕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在纯粹的传统题材作品上,他们把新的技法运用期间,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,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。此外,在衣纹处理上,也采用了仿“树根形”、“岩石形”、“云纹形”、“云团纹“等新技法,增加了人物的自然观赏效果,从而使传统题材作品受到专家和群众的广泛好评。

笔者曾创作过八仙、仕女、罗汉、佛像等大量传统题材作品,但大都囿于传统藩篱,了无新意。2001年,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,笔者决意在传统题材上运用新的技法,展示新的面貌。这一年创作的两帧《飞天》,一是反弹琵琶飞天,一是吹笙飞天;题材采用了敦煌壁画的画面因素,但融入了诸多现代生活元素和新的技法。因此,那反弹琵琶飞天,仰首望天,如痴如醉,使人如闻其声;那吹笙飞天,手舞足蹈,轻灵洒脱歌舞升平使人浸润期间。这两帧作品,都把舞蹈动作和造型融入传统形象之中。为了改变传统黄杨木雕作品形象塑造上偏重与静止状态的固有格局,大胆采用镂雕技法,意境一空灵为主。为了适应形象塑造的需要在人物的结构比例上更生活化,把全身做成7.5个头长,使之更加修长优美;在衣纹处理上,也揉入了生活化元素,把飘带做了适度的夸张,愈发使飞天显得飘飘欲仙,气度不凡。笔者在创作《东坡玩砚》时,再采用传统手法雕刻人物的脸部、手部细节外,运用了国画中的写意手法,把衣纹做了极其简练的处理,有意加长身体部分进行艺术夸张,从而突出了主体部分,使苏东坡的潇洒睿智的文人气质更加引人入胜。这帧作品面世后,得到了工艺美术界专家的好评,认为构思独特,技法新颖题材出新的佳作。

在现代题材种着力创造深邃意境

与传统题材比较,现代题材黄杨木雕的创作难度更大。因为,附着在传统题材的历史文化因素比较丰富,即便作品比较一般,观赏者往往可以凭借自己对传统人物或事件的了解进行解读,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。比如,面对一帧李白雕像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他那“斗酒诗百篇”的诗仙形象。而现代题材就不同了,他必须几乎完全借助创作者提供的形象传情达意,这样,在作品中营造一个意境就成为决定作品的主题能否体现,其内涵能否被观赏者理解和接受的关键。当然,这并非否定传统题材作品也需要创造意境,而且只有具备了独特的意境,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。

那么,什么是意境?意境是意向和意念的表现,是观念和形象的表现。一件同样有感情有景物的作品,不一定都是有意境的作品;问题是要看它以怎样的方式表现了情、表现了景。这在雕刻人物作品的创作上尤其突出。不少作品中的人物也有陪衬的景物,作者在设计景物时也想着力衬托表现好人物,但有些景物东拼西凑,十分混杂,乍一看玲珑剔透热闹非凡,但却不能衬托主题,更谈不上意境的表现,最多给人一种纵横交搭多、层次空洞多,像蜘蛛网似的感觉。其实,意境的情景是由特殊的情景构成的。“境”是为了表现“情”的,有情趣之景,才能有意境。笔者多年来在现代题材创作中也进行了一些创造意境的尝试,如《又是一个丰收年》,作品刻画了青年农民直立田间,手拿草帽正视前方,目光有神面带微笑,一手叉腰,给人以健壮自豪的美;他的身旁堆放着已搁下的稻子做陪衬,数量虽然不多,但饱满的谷穗粒粒粗壮,使人联想眼前的一片丰收场景广阔的田野,沉甸甸的稻穗和忙碌欢腾的收割场面,预示着美好的农业前景。这帧作品的构图并不复杂,但通过人物脸部自信欣喜的表情、敞开的胸怀、一手握草帽一手叉腰和卷起裤腿的钢劲有力的肢体动作,再辅之稻穗这个以少胜多的典型环境,使主题得到了完美的诠释,其意境也呼之欲出。从这帧作品的创作,笔者体会到,抓住环境的典型特征是表现情景的基本前提,在此基础上,让主体在典型环境中勾起人们的想象空间;如观赏者只看到了表象而引不起想象和思索,哪么,已经便是落了。一件作品不见得一定要直接雕刻出自然景物,但必须能间接地引起人们对空间境像的丰富想象。

在追随新潮中不忘探求个性特色

“传统的黄杨木雕艺术犹如弓上的‘粗弦’”,而现代审美意识就是蕴藏着力度的‘弓’,把独创的艺术构思比成‘箭’,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:只要我们张开现代审美意识这张含藏着无比力度之‘弓’,借助传统技艺这根底蕴韧固之‘弦’,就能把自己独到的艺术构思之‘箭’射向遥远的生活和艺术空间。”这是非常精辟而深刻的见解。近年来,随着黄杨根雕艺术的崛起,在这个新的领域开拓创新的艺术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黄杨根雕艺术创作,看似容易实艰辛,他要求艺术家既有深厚的传统艺术根底,又要有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识,还要有富个性特色的表现手法,三者缺一不可。

当今大师名家的根雕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可以说,他们在一段毫无生命和灵气的粗鄙树根前面,一旦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,并从绘画、泥塑、戏曲和其他民间与现代艺术中吸取精华,巧妙构思,就会化腐朽为神奇,诞生艺术的奇迹。笔者近年来潜心研读他们的精品,并挽“弓”搭“箭”,试过几回身手,利用黄杨木和其他树木根部做过寿星、济公达摩和历史名人等多种根雕作品。根雕《踏雪寻梅》可谓笔者的又一件成功之作。一次,笔者得一柏树根,根形扭曲,中间因扭曲后自然缝合的一条裂痕,底部一截形态突兀;我观察苦思良久,充分展开想象,忽得灵感,“踏雪寻梅”的形象在脑海浮现:利用原有的自然根扭曲裂痕等部雕刻成仕女的脸部,上部的棕黑色木质部分,刚好是仕女的裘帽部,颈内侧稍动几刀自然天成仕女的一裘锦裘恰到好处,半掩仕女脸庞,顿生冬雪寒冷意境;而底部的自然枝杈只简略几刀,雕成一只老梅,与主题部分相互呼应。这帧作品,融写意和工笔于一体,将材质的自然形态与雕刻技法结合得严丝合缝,最终创造出奇妙的视觉形象和浑然天成的诗般意境。作品一问世即受到行家一致好评。1997年,笔者得一树结斑驳而略弯的修长的黄杨树根,精心构思,将其塑造成一个深切关注民间疾苦的诗人杜甫形象——头部为了突出其诗人圣气质,精雕出其严峻的脸部和忧思的眼神;而肩膀意下不着一刀,全部利用材质的原有形态,使头部形态与身体前倾、衣纹飘拂的形态相互呼应,似见诗圣正行走民间……这帧作品获1997庆香港回归根艺精品展优秀奖。此外,纵观笔者的获奖作品根雕《憨态》、《济公》、《袋中乾坤》等,莫不是因为构思新奇、章法合理、取舍得当、妙趣横生,把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得水乳交融,把根雕没的潜力挖掘道极致,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
所以,黄杨木雕艺术就检验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载体。艺术家之有凭借自已独到的思维和独特的表现技巧,才能在这一新的创作领域游刃有余,以充满个性特色的作品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。

扫一扫有惊喜!

  •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
  •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雅典娜公司(海上蒋家)
  •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
  •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