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
  • 电话:021-56131287
  • 承办:上海商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红木艺术家具俱乐部
首页> 图案纹饰> 原来“鸟”还藏着这么多文化,古人最喜欢的鸟有哪些?

原来“鸟”还藏着这么多文化,古人最喜欢的鸟有哪些?

2018-06-08 作者: 浏览:68183 来源:北京晚报

摘要

在中国古代,鸟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角色,有不同的象征,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“鸟文化”。除了喜欢用鸿鹄代表志存高远外,古人喜欢的鸟还有很多。

在中国古代,鸟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角色,有不同的象征,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“鸟文化”。除了喜欢用鸿鹄代表志存高远外,古人喜欢的鸟还有很多。

比如,鹤在古人眼里被视为“一品鸟”;孔雀“开屏”被看成是祥瑞之兆;鸳鸯是代表夫妻情侣不离不弃、生死相依的“爱情鸟”;喜鹊则是一种“闻鹊声,皆为喜兆”的灵鹊……

鹤,古人眼里的“一品鸟”

南朝梁殷芸《小说》: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

对鸟的喜好,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选择,古代官宦眼中最尊贵者是鹤,称之为“一品鸟”。明清官员所着朝服前后饰有一块方形图案,称为“补子”,文官中最高的一品官补子就是一只鹤,“一品鸟”由此而来。

早期“一品鹤”补子

为什么最高的文官要用鹤?古人认为鸟中地位最高的是凤凰,鹤仅次于凤凰,有“一鸟之下,万鸟之上”之称,正合乎君臣之道。鹤被如此尊崇,其实与鹤本身亦有关。鹤本来就是珍禽,名贵稀少。

清代一品文官朝服

清陈淏子《花镜·附录·养禽鸟法》“鹤”条称:“鹤,一名仙鸟,羽族之长也。有白、有黄、有玄,亦有灰苍色者。但世所尚皆白鹤。”世人所崇尚的白鹤,就是俗称的丹顶鹤,历来被视为吉祥鸟。

古人认为,得道之人成仙时乘骑的工具就是鹤,故鹤被视为仙禽,有“仙鹤”美名,骑鹤也因此成了古人的最大梦想。南朝梁殷芸《小说》中有一个故事,几个客人同路,路上闲聊各人志向,有的想当扬州刺史,有的想发财,有的想骑鹤成仙。有一个什么都想要,希望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。

仙人都高寿,仙人所骑之鹤自然也是长寿鸟。西汉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称:“鹤寿千岁,以极其游。”《花镜》还称:“鹤生三年则顶赤,七年羽翮具……一百六十年则变止,千六百年则形定,饮而不食,乃胎化也。”

在古人眼里,鹤与龟、松一样,都是长寿的象征,称长寿者为“鹤寿”,形容老人经历丰富、人老体健叫“鹤语尧年”、“鹤发童颜”等,也都因此而来。老人逝去,则称“驾鹤西归”。

鹤是鸟中君子,所谓“鹤立鸡群”就是基于这个说法,寓意风度卓然,异于寻常。宋苏辙《次韵子瞻感旧见寄》诗称:“君才最高峙,鹤行鸡群中。”古人还以“琴操”与“鹤德”来比喻才德出众、品高行洁者,文人画中的“琴鹤图”便是此意。

鹤常长幼相随、雌雄比翼,因此又被用来表示父子、夫妇之道。传统吉祥图案“五伦图”,即用鹤代表父子之道。古乐府琴曲《别鹤操》则因夫妻离别而起:“将乖比翼隔天端,山川悠远路漫漫,揽衾不寝食忘餐。”夫妻分离,天各一方,称为“别鹤”,即由此而来。

孔雀,古人眼里的“文禽”

西汉扬雄《太玄经》:“孔雁之仪,可法则也”

鹤是古人眼里“一品鸟”,孔雀则是“鸟中之王”。孔雀羽毛有圆形眼状斑,如同“孔”,故名,又称“孔鸟”,还有“越鸟”的别称。“越鸟”之得名,是因为当年南越国盛产。《汉书·南粤传》称,汉文帝时,南越王赵佗曾献一批珍禽宝物,其中有“孔雀二双”。

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虞沅绘《玉堂富贵图》中描绘的孔雀开屏,象征祥瑞。

古时岭南富贵之家有畜养孔雀的风俗,采其金翠羽毛为扇拂,或全株截其尾以为方物。据清陈淏子《花镜·附录·养禽鸟法》“孔雀”条,岭南人捕捉孔雀很有经验:“(孔雀)雨久则尾重,不能高飞,南人因而往捕之。或暗伺其过,于丛篁间,急断其毛,以为方物。若使回顾,则金翠顿减。”

孔雀有雄雌之分,以其美艳的形与色取悦于人,以雄孔雀开屏最为惊艳。民间认为,“孔雀开屏”是一种祥瑞之兆,过去富贵之家多畜养孔雀,即希望家里常有“祥瑞”。

清代朝冠上的孔雀花翎

此外,孔雀也是“官身”,明清官员帽冠所饰花翎,就是孔雀羽毛。冠饰花翎有三眼、双眼、单眼之区别,以此表示不同的品级,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饰戴单眼花翎。

而且,朝服补子图案也有孔雀。明清文官朝服中,一品补子是鹤,二品补子是雉,三品补子便是孔雀。鹤、雉、孔雀分别代表协台、道台、府台,吉祥图案“位列三台”遂由此而来。

古人认为孔雀为“文禽”,有忠、信、敬、刚、柔、和、固、贞、顺“九德”。孔雀行则有仪,飞则有次,动不失法,故古人还将其与大雁一样作为“礼”之化身,此即古人社交场合所谓的“孔雁之仪”。西汉扬雄《太玄经》释“礼”时称:“孔雁之仪,可法则也。”

而在民间,孔雀则另有寓意,不仅是美的化身和吉祥的预兆,还是爱情和美好的象征,汉末乐府长诗《孔雀东南飞》便借“孔雀”来表达夫妻间的眷恋,唐高祖“雀屏中选”的佳话也流传至今。故新婚用家具、器物、妆饰常用孔雀纹饰。

鸳鸯,古人眼里的“雅鸟”

晋崔豹《古今注》:“雌雄未尝相离,人得其一,则一思而至死”

在古人眼里,凤凰、鸳鸯、燕子、比翼鸟等都曾被视为“爱情鸟”,尤以凤凰和鸳鸯最出名。

上海博物馆藏明代王武绘《鸳鸯白鹭图》(局部)

西汉司马相如 《凤求凰》称:“凤兮凤兮归故乡,遨游四海求其凰……何缘交颈为鸳鸯,胡颉颃兮共翱翔!”但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,鸳鸯才是生活中真正的“爱情鸟”。

鸳鸯雄称“鸳”,雌称“鸯”,性喜雌雄双宿双飞,形影不离。晋崔豹《古今注·鸟兽》称:“鸳鸯,水鸟,凫类也。雌雄未尝相离,人得其一,则一思而至死,故曰‘雅鸟’。”因此,自古以来鸳鸯便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和夫妻情深意长。

早在先秦时,鸳鸯已被当成了爱情鸟。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《鸳鸯于飞》诗称:“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。”又称:“鸳鸯在梁,戢其左翼。”传鸳鸯为屋上一俯一仰两瓦所化,因此交颈比翼,永不分离。

此说源于魏文帝曹丕一个梦,《三国志·魏书·周宣传》记载:“吾(曹丕)梦殿屋两瓦坠也,化作双鸳鸯。”从此,鸳鸯这种爱情鸟传说又多了一个故事,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即称:“鸳鸯瓦冷霜华重,翡翠衿寒谁与共。”

秦汉时已出现将夫妻床上用品饰以鸳鸯图案的风俗,据汉刘歆《西京杂记》,当年赵飞燕被汉成帝刘骜立为皇后,其妹赵合德便送了“鸳鸯襦”、“鸳鸯被”表示祝贺。

五代十国时期,后蜀主孟昶还专门做了一床“鸳衾”,明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“鸳衾”条称:“孟蜀主一锦被,其阔犹今三幅帛,而一梭织成。被头作二穴,若云版样,盖以叩于项下,如盘领状。

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。”“鸳衾”、“鸳被”遂成为夫妇共寝的代称,唐钱起《长信怨》诗称:“鸳衾久别难为梦,凤管遥闻更起愁。”杜牧《为人题赠》诗亦称:“和簪抛凤髻,将泪入鸳衾。”

喜鹊,古人眼里的“灵鹊”

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:“闻鹊声,皆为喜兆”

“喜鹊”这一叫法早在南朝已出现,民间俗称“喜鸟”,还有“干鹊”、“黑鸟”、“乌鹊”、“飞驳乌(鸟)”等叫法,是古代民间最喜欢的鸟。常成群营巢于屋宅旁的树上,其鸣声“喳喳”被认为是要有喜事的吉兆。

清代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《天河配》,上面绘有喜鹊。

其得名“鹊”还有一个传说。传黑鸟生于腊月子时,因此它的背部就染上了黑色。

在农耕社会,古人办婚事多安排在农闲的腊月,大喜之日“黑鸟”飞到窗前喳喳鸣叫,似前来道贺,热闹讨喜,古人认为很吉祥,但叫“黑鸟”不太吉利,遂取“腊”字半边,配上“鸟”字,于是造出了“鹊”字。

显然这是民俗学上的说法, 实际上“鹊”名之来历应该与鸣叫声有关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禽部》“鹊”条称:“其鸣唶唶,故谓之‘鹊’。”

喜鹊还有一个异名叫“神女”,这与家喻户晓的“鹊桥相会”爱情神话有关。明陶宗仪《说郛》引《奚囊橘柚》记载:“袁伯文七月六日过高唐,遇雨宿于山家。夜梦女子甚都,自称神女。伯文欲留之,神女曰:‘明日当为织女造桥,违命之辱。’伯文惊觉,天已辨色,启窗视之,有群鹊东飞。有一稍小者从窗中飞去,是以名鹊为神女也。”

原来,鹊是天帝女儿织女的使者,为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,来银河上造桥,所造之桥就是“鹊桥”。因为这个传说,鹊身上又多了一份浪漫,“喜鹊”之名也被坐实了。

而喜鹊头上没毛,也被附会因为搭鹊桥。南宋罗愿《尔雅翼》称:“涉秋七日,鹊首无故皆髡。相传以为是日河鼓(牛郎)与织女会于汉东,役乌鹊为梁以渡,故毛皆脱去。”

清代山东潍坊杨家埠版画《梅花开五福》,梅枝栖一喜鹊,俗称“喜上眉梢”。

秦汉时,古人已关注到喜鹊的感应预兆,称其为“灵鹊”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称:“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,去高木而巢抉枝。”《易·通卦验》则称:“鹊者,阳鸟。先物而动,先事而应,见于木风之像。”

到隋唐时,“喜鹊报喜”已为民间普遍认同,“鹊噪两耳聋,主人亦言好。”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“时人之家,闻鹊声,皆为喜兆,故谓灵鹊报喜。”

【来源:北京晚报  文字 | 倪方六  编辑 | 刘英文】

扫一扫有惊喜!

  • 上海老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尊轩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雅典娜公司(海上蒋家)
  • 上海锦翔工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雕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强艺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森雍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艺浦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毅晟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玉山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太仓市永和艺术品雕刻厂
  • 上海万新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仓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  • 上海海上传奇红木馆
  • 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,